品牌引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部署,我市出台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条措施》,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切实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农业现代化。
品牌引领助农业提档升级
早在2011年,我市制定了德阳商标注册战略,将商标培育上升为政府行为,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工商主推”的工作格局。成功将中江挂面、中江丹参、中江白芍创建认定为地理标志,带动和促进了相关产业持续发展和整体提升。
“农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者普遍缺乏商标意识,不了解商标促进流通、提升农产品价值的作用。”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记者了解到,此次出台的措施中,我市提出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助推农业提档升级。要继续实施“商标富农”“助农送商标”“一村一品、一户标”工程,近三年,每年新注册农产品商标20件,免费赠送给农专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大力引导“互联网+”农业经营主体商标注册,促进农产品电商销售,力争农产品商标每年增长400件,力争全市每年新增1件地理标志商标,力争农产品商标国际注册实现零突破;加强农产品商标“三名”培育,农产品“三名”商标的认定力争每年增长5件,支持地方优势企业、行业协会、农专社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探索推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制度化建设;加强对农产品商标品牌保护,与全市地理标志商标、“三名”农业商标拥有企业和重点培育“三名”农业商标企业建立“双保”企业联系机制,提升品牌意识和维权能力,建立完善地理标志商标保护机制。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合同帮农”是我市的创新工作,市工商局自主开发了合同管理软件,将商标品牌转让、许可使用、农业订单、承包经营等合同行为纳入规范管理。按照计划,我市将推广使用合同管理软件,把自主开发的合同管理软件向每一个专合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免费赠送,进村入户开展合同软件使用和合同风险防控培训。
此外,我市还将大力服务订单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合同行政监管作用,扎实开展制定推广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工作,尽快出台农民组建和加入农专社合同、土地流转合同、农业商标品牌许可使用等合同示范文本;鼓励农产品网上交易,支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将网络交易向农村、农产品基地和农户延伸;开展“经纪活农”工作,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农村经纪人,每年免费开展农村经纪人工商法律培训100人次,引导农村经纪人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引导其向农专社发展;支持商标质押融资,运用国家工商总局授权德阳开展商标质押登记试点,开展农业商标质押登记;支持涉农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农业订单抵押登记贷款。
记者了解到,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市将多措并举,积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展,力争农专社、家庭农场每年递增10%;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的股份制改革,开展合作、合资、创办、联办经营组织;支持农业企业集团化登记,支持企业名称无行政区划、冠省名登记,落实全程跟踪服务机制;积极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在特色小镇范围内,探索实施经营住所信息申报制和集群注册,鼓励全程电子化登记。
“红盾护农”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红盾护农是实施农资市场监管,护航“三农”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我市将开展“红盾护农”活动,加强农资和农村市场商品质量抽检,每年抽检批次递增20%,今年抽检农资、农机具和燃油达到180个批次以上,抽检农村市场服装、家具、餐厨用品、电器、通讯器材等不低于50个批次;依法加强网上涉农交易监管,依法严厉打击通过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农产品和走私贩私等违法行为;加强涉农合同格式条款规范监管,依法查处涉农合同欺诈行为,积极开展涉农合同争议行政调解。
此外,我市还将延伸“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倡导绿色科学健康消费。一是加强农村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加大“一会两站”建设工作力度,指导健全乡镇、街道办事处消费者协会分会,建立健全行政村、社区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联络站;二是提升消费维权服务互联网运用水平,引导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行投诉、举报和咨询,促进维权便利化,提升消费维权能力;三是加强消费教育引导,强化农村消费数据分析利用,及时发布消费提示和警示,倡导绿色、科学、健康消费,积极营造安全放心的农村消费环境。
0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