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快讯:东湖评论:专利转化“提速”,靠什么?三明推动高校专利转化对接
403
0
2025/10/30
东湖评论:专利转化“提速”,靠什么?
36天,一件发明专利就能走完授权全程。这不是设想,而是中国电子云在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实践。专利快速“转正”并成功质押融资上亿元,让我们看到,当创新成果不再“沉睡”,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能获得最直接的动能。
专利转化慢,曾是不少创新主体的痛点。按常规流程,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平均需两到三年。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颠覆性技术频出的领域,这样的速度,可能让专利“出生即落后”。市场机遇稍纵即逝,慢一步,就可能与产业化的黄金期失之交臂。中国电子云的案例揭示了,知识产权的确权与转化效率本身就是创新生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预审绿色通道,本质是为高价值创新开凿的一条“知识产权运河”,让创新活水能更快浇灌产业之田。
快,不仅仅是速度,更是效益与信心。速度快,意味着企业能更快构筑技术壁垒,锁定市场优势。但“快”的价值不止于保护,更在于激活。中国电子云凭借34件高质量专利获得10亿元融资,生动说明当知识产权能从“法律证书”变为“融资硬通货”,创新就从“投入期”进入了“回报期”。这种转变,精准击中了轻资产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大、固定资产少”的融资痛点,让技术优势切实转化为资本优势,形成了“创新-转化-融资-再创新”的内生循环。
实现这种“提速”,不能单靠企业自身,更需要服务理念的深刻变革。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价值,在于其“主动向前”的姿态。它不再是坐在办公室里等待申请的“管理员”,而是深入产业一线,提供从专利挖掘、快速获权到价值转化的“全链条服务员”。这种转变,筛出的是高价值专利,提升的是整体创新效能。放眼全国,77家保护中心和48家快速维权中心,正基于地方产业特色,共同编织一张支撑国家创新战略的知识产权服务网。这背后,是通过制度创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系统努力,是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效实践。
为创新“提速”没有终点。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呼唤更高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一方面,要推动专利预审等机制扩面增效,让更多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主体都能驶入“快车道”。另一方面,更要着力构建覆盖知识产权评估、质押、交易和运营的健康生态,彻底打通价值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唯有让更多智慧结晶摆脱“束之高阁”的命运,才能在市场的浪潮中迸发力量,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筑起无比坚实的知识产权支柱。
激光雷达公司禾赛科技正式起诉图达通侵犯其专利权,该案件已被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涉及图达通在CES 2025上展示的新品灵雀E1X与禾赛科技的AT系列产品。
对此,禾赛科技方面回应九派财经记者称,不予置评。九派财经记者多次拨打图达通官方电话,未获回应。
而据接近禾赛科技的知情人士告诉九派财经记者,图达通的新品灵雀E1X,在外观、接口、内部扫描架构和光路设计上,与禾赛此前推出的ATX相似,均采用“905nm波长、一维扫描方案”方案,禾赛科技要求图达通立即停止侵害其多项专利权并赔偿经济损失。
(左图:图达通灵雀E1X 右图:禾赛科技ATX)
ATX是禾赛于2024年4月推出的远距激光雷达,获得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等十多家国内头部车企的几十款车型定点合作,并于2025年第一季度启动大规模量产。
此前,图达通主打高性能激光雷达,坚持“1550nm波长、二维扫描”方案。而据36氪报道,截至2024年,图达通在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市占率下滑至12.8%,禾赛、华为、速腾分别为20.3%、19.1%、16.7%。
2025年,图达通新推出的灵雀E1X开始采用“905nm波长、一维扫描”方案,向更具性价比的主流市场渗透。
5月份,图达通首次提出“1550nm和905nm双线布局的产品策略”,同时宣布灵雀E1X获得一家中国头部车企旗下多个品牌车型定点。8月13日,图达通再次宣布灵雀E1X激光雷达成功获得业内Top合资车企的定点项目,并计划于2026年量产,锁定“未来数十万台的前装规模”。
目前,图达通正处于IPO关键期。就在10月14日,图达通赴港IPO获备案,拟通过借壳香港SPAC公司TechStar Acquisition Corporation上市。此前2023年图达通筹备纳斯达克未果,2025年2月港交所递表失效。
73.5万收购四项机器人专利,今飞凯达子公司智朗科技正式进军智能制造新赛道
收购四项机器人核心专利,这家浙企开启从传统轮毂制造向机器人“智造”的进阶之路。
10月28日,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863,简称:今飞凯达)连发两则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浙江今飞智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朗科技”)以73.5万元收购四项机器人领域专利,标志着公司正式切入机器人产业链,开启智能制造新篇章。
三明推动高校专利转化对接
10月23日至24日,专利赋能地方发展创新研讨会暨涉外知识产权“科普护企”三明站活动在福建省三明市举办。本次活动以“汇聚专利智慧,挖掘专利价值,服务地方经济”为主题,由三明学院、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三明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举办。
活动期间,三明学院筛选并展示了164件优质专利,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多个前沿领域。“双五星”专利作为本次推介会的焦点,不仅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代表的关注。通过前期的精准匹配和现场的沟通洽谈,会议期间,达成专利转让许可合作意向7件,有力推动三明市高校专利技术从“纸面”走向“市场”,展现了高校在连接创新资源与服务社会中的桥梁作用,促进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福建理工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张弘、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部工程师刘冠健分别围绕“企业面临海外知识产权环境及风险应对”“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与纠纷应对”两大方面分享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实践经验。互动交流环节中,参会代表就知识产权保护和纠纷应对方面遇到的困惑向专家积极请教,专家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活动还设置了“需求对接”环节,进一步搭建企业与知识产权维权机构面对面、零距离的沟通桥梁。期间,共收集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需求13项,专家一一进行答疑并建议,为出海企业行稳致远提供了一份护航指南。专家建议,高校及企业在开展海外科研合作、技术转移等活动前,应充分了解目标国家的有关知识产权政策,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避免侵权风险。同时,要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时在海外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免费查询商标:https://m.epbiao.com/zt/sbcx17/
专利查询:https://m.epbiao.com/theme/zhuanlishenqing/
版权登记:https://m.epbiao.com/banquan/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