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新闻

专利快讯;连续三年全球第一 中国移动累计有效专利达1.8万项;全国首个“涉重金属+AI专利池”启用

298 0 2025/09/30

   连续三年全球第一 中国移动累计有效专利达1.8万项

  近日,中国移动公布,其累计有效专利达1.8万项,连续三年稳居全球运营商第一,斩获36项中国专利奖。这些专利广泛覆盖4G、5G、大数据等领域,其中86%为国家高价值专利。

  中国移动坚持以知识产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构建“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国际化”的联动机制。5G时期,中国移动收获1金4银6优秀的中国专利奖佳绩、2000余项5G授权专利,破解多项组网关键技术难题,支撑我国建成全球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

  专利成果有效转化为市场优势。2024年,中国移动布局高价值专利近1400件;62款产品780余件专利完成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年度创收187亿元;云电脑等10款产品118件专利通过认定,带动年度利润11亿元。此外,为首个运营商自研的大云海山数据库布局200余件专利,通过国家安全可靠一级测评,实现市场收入超千万元。

  在管理机制方面,中国移动自主研发鲁班石专利管理平台,实现专利全周期数字化管控,并率先布局自研专利大模型,辅助效率提升超40%。中国移动还构建起三序列、多层级的专利人才“雁阵”体系,目前1.3万人通过专利人才认证,114人获专利专业人员认证,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摩尔线程新专利可对芯片温度精准高效控制

  近日,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芯片温度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专利公布。企查查专利摘要显示,所述方法包括:对于芯片中的任一局部模块,监测所述局部模块的功耗值;将所述局部模块的功耗值与所述局部模块对应的第一功耗阈值进行比较;响应于所述局部模块的功耗值超过所述局部模块对应的第一功耗阈值,降低所述局部模块的利用率。本公开通过实时监测和动态调节局部模块的功耗,实现了对芯片温度的精准、高效控制。

  全国首个“涉重金属+AI专利池”启用

  9月25日,专利赋力、AI赋能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暨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活动在南宁举行。活动通过促进专利转化、AI技术供需对接,助力涉重金属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迈向“源头防控”,推动广西涉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期间,主办方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组织了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累计签约金额超200亿元,涵盖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等多个领域。其中,中食世纪科技集团投资三个项目,实施地区尾矿治理及全量化资源利用,投资意向签约金额超100亿元;中国银行广西分行与区内多家关键金属重点企业达成授信合作超100亿元。

  全国首个“涉重金属(含关键金属)+AI专利池”正式启用。该专利池将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依托AI算法实现技术供需智能匹配,加速技术产业化落地。

  活动上发布的《关键金属产业专利技术情况报告》及《涉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利技术分析报告》,系统梳理了行业前沿技术动态与知识产权布局,为产业创新提供精准导航。

  活动期间,中国工程院黄小卫院士、段宁院士分别作主题演讲。与会嘉宾还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探讨AI技术与专利转化运用如何赋能污染防治技术创新,解析关键金属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行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当天,现场还发布了知识产权跨区域合作赋能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并为重金属污染防治与资源循环工程中心、关键金属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揭牌,为广西从“有色金属之乡”向“绿色创新高地”跨越注入新动能

  桂阳县一烟农自主研发斩获国家专利

  近日,从桂阳传来喜讯,仁义镇何花村烟农邓柏春自主研制的“全自动编烟机”继2023年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后,今年再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邓柏春历经二十多年的发明标志着这项源于乡土、服务产业的技术成果正式跻身自主创新高地,成为中国烟叶初加工装备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现年56岁的邓柏春自1987年高中毕业后长期务农务工,亲历传统手工编烟过程中的高强度劳动与低效作业之苦。自2000年起,他毅然投身技术自学之路,掌握电焊工艺、CAD制图及SolidWorks三维设计等关键技术,在无资金扶持、无专业团队协助的艰难条件下,坚持数百次样机试制与迭代优化,最终攻克关键技术瓶颈,发明出一款真正适用于实际生产的全自动编烟设备。

  该设备创新性地采用“烟叶无损编夹机构”与“自适应烟杆输送系统”,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烟筋易损、烟杆卡滞等核心难题,显著提升编烟质量与运行稳定性。整机实现单人操作、全自动化运行,工作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以上,单台设备日处理能力可达3000公斤鲜烟叶,完美匹配现代密集烤房的烘烤节奏,有效缓解鲜烟积压导致的品质损耗问题。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全自动编烟装备领域的空白,为烟叶初加工环节的机械化、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2023年,邓柏春正式注册公司,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目前,样机正在试点推广,反响较好,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市场潜力。

  下一步,邓柏春将推进产品定型与认证,力争早日实现规模化生产,向全国推广。


0

上一篇:赏析十家知名公司商标矢量图LOGO 下一篇:商标快讯:所有人 “宿好运”商标成功注册;小沈阳公司注册美美桑内商标,布局艺人培训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点击抢占沙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