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南京市司法局四举措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南京市司法局围绕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保障等职能作用,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执法监督。印发《安全生产两法衔接工作问题整改任务分解表》,参与《南京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起草和征求意见工作。加强“双打”领域执法跟踪监督,派员全程跟踪监督南京市电动自行车行业联合专项整治行动,对7间储货仓库、87家门店,以及近20个品牌开展执法检查。开展全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采取评查组互查、专家组评审相结合等方式,抽取市、区两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其他类案卷近200件。
二是加强法治宣传,增强保护意识。印发《2021年南京市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单位“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列为重点普法内容,为打击侵权假冒奠定法治基础。“线上+线下”多举措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宣传力度,使知识产权普法宣传向社会各领域、各层次覆盖延伸。结合南京法治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六合农民画,江宁区《小司普法课堂》普法微视频,增强普法趣味性。
三是优化法律服务,形成保护合力。今年以来,全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累计服务企业5600多家,化解350余件疑难知识产权纠纷,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全市律师事务所、律师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案件代理、法律咨询、专业培训等业务,参与打击侵权假冒案件诉讼和刑事辩护,今年以来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共计5000多件。全市14家公证处承办的涉知识产权公证逐年增加,在服务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实施创新驱动等领域做了大量努力与工作,2021年共办理证据保全类公证业务12728件。
四是强化诉调对接,拓宽解纷渠道。积极发挥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作用,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江北新区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并牵头起草该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系列标准。目前,已实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各类案件全覆盖调解《中国知识产权报》专题报道保护中心首例植物新品种权纠纷调解案件。立项项目《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标准化应用研究》将重点研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机制,规范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来源:江苏省司法厅)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