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新闻

全能车App翻车背后:一份押金撬开所有单车,幕后公司坐拥27个商标

34143 0 2019/11/01

  号称“只需一款软件缴纳一份押金即可使用多种共享单车”的全能车APP翻车了。

  近日,上海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共享单车万能APP案,犯罪嫌疑人通过发明一款“万能解锁”APP——全能车,以低廉包月服务费的方法吸引用户,进行非法牟利。

  据了解,用户只需在该APP上充值299元的押金,并使用真实姓名及手机号码注册后,就能实现“交一份钱,骑多款车”,打开市面上所有品牌的共享单车,并以低于这些品牌包月服务费的价格骑行。这样的“万能钥匙”让不少经常骑单车的市民大为心动,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曾用过该款APP,且一直以为它是一款正规APP。

  但最近发生的共享单车万能APP案却让网友大跌眼镜,据了解,该款APP影响了多家共享单车企业的正常服务,用别人的车赚自己的钱,造成共享单车公司损失人民币约3亿元。

  目前,该款APP在部分应用商店里已经显示“此应用包含违规内容,暂不提供下载”。

  “万能钥匙”解锁共享单车 全能车薅羊毛

  2017年,“共享经济”在中国遍地开花,共享单车行业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各大运营商大规模投放共享单车进行火拼的同时,有人却瞄准了其中隐藏的“商机”。

  天眼查数据显示,全能车APP的运营主体为深圳市前海鸿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0月12日,法定代表人为邓成名,注册资本达1000万元。该公司由两个个人股东持股,分别为持股60%的疑似实际控制人黄婉连和持股40%的伍国平。

  据了解,2017年3月,全能车APP开始内测,期间只收取1元押金,并宣称用户无需下载多个APP,仅凭全能车APP,缴纳一份押金就能任意使用包括摩拜、ofo、小蓝在内的多种品牌的共享单车。凭借着“万能钥匙”的天然优势和“二次共享”的商业逻辑,再加上低廉的押金和颇具噱头的宣传,“全能车”很快就积累起了第一批用户,并于4月10日正式公测,成功上线。

  毫无疑问,全能车 APP解决了用户不愿缴纳多份押金这一大痛点,正如其官网所称,“最大限度调用共享单车资源,帮助用户减少使用成本”。

  但另一方面,“实惠便民”的同时,却是合法合规性的隐忧。2017年7月,随着“全能车”的走红,摩拜、哈啰、ofo等多家共享单车均表示未对其提供授权,也从未展开相关合作,并在不断通过技术手段封禁“全能车”违规账号。

  2018年11月,哈啰出行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深圳市前海鸿途科技有限公司。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该案件将于2019年11月6日在知识产权审判庭开庭。

  随着事态的持续发酵,“全能车”的盈利模式以及由此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也不断引起争议。据有关专家分析,全能车最有可能是大量购买用户身份信息后用于注册共享单车平台账号,再由后台随时调取提供给全能车用户使用。

  除此之外,天眼查经营风险显示,全能车APP还曾两次被列为经营异常,分别发生在2017年8月31日和2018年3月2日。

  前有各大共享单车运营商的“封杀”,后有公众对其合法性和安全问题的质疑,全能车“薅羊毛”的行为却依然屡禁不止。

  据了解,2018年11月1日,全能车低调上线打车业务,进军网约车市场。其官网信息也变为了“基于共享单车和网约车模式而推出的便捷出行工具”。进军网约车的同时,全能车还在试图向其他领域拓展,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全能车共有包括“全能车”“全能外卖”“万能酒店”“返利果”等27个商标信息。

  拓展业务的同时,天眼查数据显示,2019年6月3日,全能车还以同样的理由将哈罗单车的运营方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但最终法院认为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

  情况在2019年下半年发生了急剧转变。据了解,上海警方于8月份接到哈罗单车等共享单车企业的报案,称“全能车”App造成共享单车企业损失约3亿元。

  经查,“全能车”公司旗下没有任何一辆自己的共享单车,实际是一款黑客软件,通过入侵截取共享单车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包,并破解、添加会员信息,伪装成月卡或年卡用户,再返回数据包,以此欺骗服务器,实现开锁。

  8月28日,上海警方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正式抓获李某等14名全能车相关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 68 台服务器,全能车的薅羊毛之路就此结束。

  共享经济成薅羊毛重灾区

  实际上,“全能车”绝非个例,近年来,利用共享经济大薅羊毛的大有人在。

  早在2017年,共享单车被上私锁的现象就屡见不鲜,破译密码、免费骑车的新闻也时有出现。除此之外,系统自身漏洞优势也有可能成为薅羊毛族的赚钱利器。2017年4月,彼时共享单车行业的两大巨头开启“红包大战”,在摩拜宣布推出“红包车”用以吸引用户后,ofo也跟进推出了“骑单车,给红包”的优惠活动。根据活动规定,用户在ofo系统显示的红包范围内开锁,只要骑行超过500米、10分钟,就能在骑行结束后领取最高5000元的红包奖励。但活动推出没几天,网上就出现了“利用ofo漏洞赚红包”的技巧分享文章,用户可以通过在手机上安装虚拟GPS的方式来进行红包区域与小黄车的定位,再通过正常的App软件完成共享单车的租借,最终获得红包奖励。有人甚至每天可以靠刷单获取近千元的收益。

  曾有人为ofo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按照ofo每天大约1000万单的订单量以及在当时所显示的红包车比例来看,其中红包车将达到700万,如果按每个红包平均5元计算,ofo的每天的亏损将达到2500万以上。

  但这些都还只是冰山一角,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共享经济钻空子、薅羊毛的行为也从个人更多转向了企业或者行业,甚至催生出了诸多“商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共享经济“薅羊毛”链条。全能车的崛起正是这种转变的体现,投机者看到了共享经济这个大背景下的另一条“致富”之路,试图通过非法破解其他企业软件的方式“借”车赚钱。

  与共享单车被全能车“薅羊毛”类似,作为共享经济中首个普遍盈利的产品,共享充电宝前不久也曾在一场破解倒卖风波中惨遭“薅羊毛”。2019年10月,有媒体报道称,近期在闲鱼上发现有大量共享充电宝以及共享充电宝通用破解教程出售,破解范围涵盖怪兽、街电、小电、来电、咻电等众多品牌,共享充电宝江湖中的“三电一兽”无一幸免。利用共享充电宝相关漏洞,不少薅羊毛者再次从共享经济中获利。

全能车App翻车背后:一份押金撬开所有单车,幕后公司坐拥27个商标

  实际上,“薅羊毛”一时爽,却极可能触及法律边缘,使自己身陷囹圄。

  近年来,就有不少因通过非法手段“薅羊毛”而获罪的案例。2017年2月22日,北京火箭军总医院两名护士因给共享单车上私锁以盗窃罪被处以行政拘留5日。薅了两年多羊毛的“全能车”最后也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半路翻车。对此,原告方哈啰出行方面表示,案件最后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逮捕嫌疑人,这是厘定了共享出行领域“薅羊毛”行为入刑的法律依据,也有效维护了企业及用户利益。

  而在此前的共享充电宝破解倒卖事件中,据相关专家分析,公开出售共享充电宝破解技术可能涉嫌构成教唆犯罪,破解共享充电宝后占为己有或者再行转卖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涉嫌构成刑事犯罪。

全能车App翻车背后:一份押金撬开所有单车,幕后公司坐拥27个商标


0

上一篇:一批新规11月施行 网络平台泄露用户信息500条以上可入罪 下一篇:汉源花椒:一张“金名片” 一把“金钥匙”

相关推荐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点击抢占沙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