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创新能力,申请更多的小专利
众所周知,护理专业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的专业,而且在临床工作中要求护士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面对不同的病人,护士要有良好的操作技巧和变通能力。其中大量的操作内容需要护士动脑筋,并不是机械的操作机器人。长期的护理教育形成一种共识,强化学生的操作程序,而忽略了动脑操作。尤其是本科生教育,如仍按专科、中专的培养方式,可能使学生过于机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在实习生中进行了教改尝试。希望通过在实习生中选拔一些具有创新意识和愿望的学生。组织起来,按照问题式教学法的思路,引导学生在实习中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寻找问题、解决问题[1]最终进行一些小的创新实践活动,发明申请专利。目的是改变学生只是想想,而从不动手把想法变成现实。提高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能力。
护理专业的护理对象是不同的人,因此在操作上针对不同人群会有不同的变化。也就是个性化护理。因此我们的科研项目相对来说,主要涉足一些护理操作的小改革。只要引导合适,学生是完全有能力实现的。
选拔学生以自愿为前提,因此我们希望这种科研活动能实现在本科院校学生较多的情况下也尝试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渗透。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6级护理系正规本科生。共90人,男生11人,女生79人。平均年龄20.3岁。进入实习前,根据自身兴趣选拔33人,结合学生实习地点的不同组成3-5个人一组的科研兴趣小组。
1.2 方法
实习前对科研兴趣小组进行培训[2],主要内容为:工作思路及专利申请相关知识的学习。临床实习后,除了学习应有的护理技术外,实习护生要注意体验病人和护士的不便之处[3],找到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小组讨论,尝试有无改进方法,最好有几种不同的方案。组织教研室教师在实习中与小组人员一起探讨。
请专利事务所专家对学生进行专利方面的知识讲解。
实习结束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讨论。并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发放90份,
收回89份。主要对2006级全体同学调查,找出参加科研小组与未参加同学有什么不同。为寻找合适护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2结果
2.1学生提出的临床问题主要集中在操作方面和管理方面:
操作方面:占39%。如:输液架太高,不方便挂液体;女病人接尿缺乏合适有效的
器具;医院被套不方便操作,被头没有与被套固定方法;ICU病房需要避光输入的药物
避光效果不好等等。
管理方面:占13%。抱怨安排实习不合理;带教问题;理论与实际的脱节问题等。48%同学反应没有问题。
2.2经过学生与辅导教师探讨,我们最终有两项改进得到专利局专家的认可,可以申请专利。可调试输液架与女病人接尿器。
2.3调查表统计结果;
%
项目 科研兴趣小组 非兴趣组 x2 P值
观察及想象能力
有很敏感的观察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13/33(39%) 36/56(64%) 5.199 0.023
总是有些新设想在脑子里涌现。 22/33(67%) 32/56(57%) 0.789 0.374
你认为那些使用古怪和生僻词语的作家,纯粹是为了炫耀。 2/33(6%) 10/56(18%) 1.569 0.210
无论什么问题,要让你产生兴趣,总比让别人产生兴趣要困难得多。6/33(18%)16/56(29%) 1.204 0.212
对那些经常做没把握事情的人,你不看好他们 。 13/33(39%) 34/56(61%) 3.787 0.052
你常常凭直觉来判断问题的正确与错误 13/33(39%) 24/56(43%) 0.103 0.749
你审美能力较强。 20/33(60%) 34/56(61%) 0.001 0.992
专注能力
你喜欢那些一门心思埋头苦干的人。 17/33(51%) 19/56(34%) 2.666 0.103
你做事总是有的放矢,不盲目行事。 19/33(58%) 43/56(77%) 3.626 0.057
听别人说话时,你总能专心倾听。 22/33(67%) 43/56(77%) 1.080 0.299
你观察事物向来很精细。 13/33(39%) 26/56(46%) 0.417 0.518
你总能全神贯注地读书、书写或者绘画。 14/33(42%) 29/56(52%) 0.729 0.393
思考及判断能力
你从来不迷信权威。 22/33(67%) 28/56(50%) 2.343 0.126
对事物的各种原因喜欢寻根问底。 23/33(70%) 33/56(59%) 1.032 0.310
平时喜欢学习或琢磨问题。 27/33(82%) 31/56(55%) 6.405 0.011
经常思考事物的新答案和新结果。 19/33(58%) 35/56(63%) 0.211 0.646
能够经常从别人的谈话中发现问题。 27/33(82%) 47/56(84%) 0.066 0.797
从事带有创造性的工作时,经常忘记时间的推移。 19/33(58%) 29/56(52%) 0.280 0.597
能够主动发现问题,以及和问题有关的各种联系。 22/33(67%) 42/56(75%) 0.714 0.398
总是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25/33(76%) 39/56(70%) 0.384 0.535
解决问题能力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从不气馁。 23/33(70%) 38/56(68%) 0.033 0.857
在学习或工作遇上困难时,常能采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去解决。24/33(73%) 39/56(70%) 0.096 0.757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找到新发现时,你总会感到十分兴奋。 30/33(90%) 45/56(80%) 1.744 0.187
遇到问题,能从多方面多途径探索解决它的可能性。 21/33(63%) 39/56(70%) 0.341 0.559
专利知识
知道专利局地址 21/33(63%) 20/56(36%) 6.516 0.011
了解专利申请过程 27/33(82%)31/56(55%) 6.405 0.011
实习期间调查
实习中你发现实习医院护理方法有一些方面不妥吗? 22/33(67%) 47/56(84%) 3.551 0.059
发现问题后你思考过如何解决吗? 23/33(70%) 40/56(71%) 0.030 0.862
这些想法与带教老师或学校教师讨论过吗? 27/33(82%) 20/56(36%) 17.710 0.001
说明:每个问题给出是与否两个答案,斜杠前面为答是的人数,后面为小组总人数。括号内为答是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
3讨论
3.1 学生实习后收集到的问题反应了本科护生在实习中52%的同学较好的发挥了观察、思考、判断能力。但48%的同学没有问题,说明同学在实习中还缺乏主动性。因为实习中不可能一点问题也没有。
3.2 实习结束后,科研兴趣小组有两项操作小改革得到了专利局专家的认可,可以申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说明同学们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尝试申请专利。打破专利申请的神秘感,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这种科研小组活动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动手动脑能力,使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这种活动我们教研室教师也获得专利。证书号ZL200720101375.2。
3.3调查表结果分析:
3.3.1观察及想象能力 几乎所有项目都表现为非兴趣小组同学高于兴趣小组,说明选择科研兴趣小组活动的愿望与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关系不大。也说明每个同学只要敢于尝试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当然也可能与科研兴趣小组人数较少使统计结果偏差有关。
3.3.2专注能力 专注能力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专注能力不是参加科研兴趣小组的动力。
3.3.3思考及判断力 只有平时喜欢学习或琢磨问题这项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决定护生创新的愿望动力更多的来源于学生平时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在平时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愿望。
3.3.4解决问题能力 两组同学各项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学生均具有较好的自我认同和创新能力。
3.3.5专利知识 明显表示专利知识兴趣组高于非兴趣组,说明专利知识教育的结果,也说明教师在教学中或课余时间应有意识的给同学介绍一些专利知识,让同学在有想法的时候敢于表达出来,并清楚通过那些途径实现自己的想法,把想法勇敢的变为现实。
3.3.6实习期间调查 显示学生在有想法后,兴趣组同学有机会和教师交流,所以得到的鼓励更多,而非兴趣组得到的鼓励和机会相对较少,也说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的帮助。这就要有较高水平的教师把学生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教学小组和团体,让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渠道通畅。
通过这种科研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其实都较好,之所以没有表现出来,主要是因为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不到持续发展。另外学生也需要更多的与教师交流。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教师水平要求也较高。经过这种教学实践,我们也可看出至少学生知道了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自己的创新实践。鼓励了一些具有创新特质的学生进行有益的创新实践,也为在人数较多的本科生中进行个性化教学提供一种尝试。
当然此实践活动只在2006级学生中进行,而且创新能力的提高还可在很多方面表现,还有许多项目没有涉及。因此难免存在偏差。样本较小,也可能有偏差。
0
热门评论